当前位置: 河南视窗首页 >> 资讯
千年传奇,尽在此城,《文化看中国》带你探秘山西晋城
发表时间:2025-08-23 11:23:01  阅读:-   来源:互联网

有人说,地上文明看山西。踏上山西晋城这片古老的土地,厚重的历史气韵与崭新的城市风貌扑面而来,诗与远方的意境跃然眼前。

在华夏大地的中部,晋城宛如一颗镶嵌在太行山脉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的一砖一瓦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草一木展现着自然的生机。宏伟壮观的皇城相府,神秘古朴的湘峪古堡,无一不彰显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巍峨壮丽的王莽岭,双峰捧月的珏山,美不胜收的析城山,碧波荡漾的武家湾,让人流连于自然风光的壮美;还有热闹非凡的司徒小镇、铁韵千年的大阳古镇,康养怡人的凤城康养区……晋城这片沃土将山水之灵、人文之魂与康养之韵完美融合,在太行深处铺展成一幅立体的千年画卷。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文化看中国》走进山西晋城,通过“城市主题宣传片+ 120分钟沉浸式直播”的立体形式,全方位展现这座古城的山水之韵、人文之魂与康养活力,带领观众全方位,多视角感受晋城之美。

最美晋城,太行深处的“活态文化宝库”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晋城冠以“凤凰之城”“太行明珠”的美誉。它地处北纬35度黄金宜居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征使得晋城四季宜居,景色各异,旅游舒适期更是长达7个月,是名副其实的康养胜地。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之地,炎帝文化、冶铸文化、古堡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融沉淀,汇聚出浓郁而独特的人文氛围。同时,这里还是文化巨匠荆浩、陈廷敬、赵树理的故乡,他们的智慧与才华,为晋城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晋城被誉为“古建博物馆”,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排在全国第4位,现存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58处,占全国的1/3,游客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呼吸。

过去,提起山西,提起晋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煤炭、老陈醋,亦或者是“午睡文化”。然而,这座曾经以煤炭和冶铁为经济支柱的城市,并未囿于传统的产业路径,而是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禀赋,锚定“文旅+康养”的绿色发展赛道,实现了从工业黑金到文旅金山的价值跃迁。

而随着《黑神话:悟空》等文化IP的爆火,晋城的长效流量被彻底激活,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如今,古朴的堡寨、保存完整的传统民居、鲜活的非遗技艺以及秀美的山水,共同构成城市的新风貌与新亮点,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刚刚过去的7月,晋城市64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181.3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189.32万元,旅游经营性收入6361.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0.21%、128.09%、72.89%。

以多元形式,让晋城“出圈”更“出彩”

作为总台央视网重点打造的文化文旅类IP,《文化看中国》以“主持人+文化专家”的深度视角,通过多屏互动、央地互动、线上互动和全媒体互动等方式,实现央视网全平台覆盖,持续提升“晋城文化”品牌声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活力。

城市主题宣传片《山河落笔处 心归在晋城》中,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与央视主持人任鲁豫共同担任文化“体验官”,深入王莽岭、析城山、皇城相府等11处景点采风,以电影级质感镜头捕捉山水肌理与古建韵味,让晋城的千年底蕴通过该片得以生动呈现。单霁翔更是以70岁“不老骑士”之姿,率摩托车队挑战太行一号公路,让这条串联山水的景观路成为焦点。如今,这条公路正以 “康养 + 休闲体育” 的多元业态,成为晋城文旅新名片。

不仅如此,“晋在眼前·城邀天下”系列文旅活动于8月19日至20日接连登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晋城云游盛宴。总台主持人张韬、特约主持人杨旭,演员关凌及晋城当地主持人赵一诺化身“文旅推荐官”,走进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砥洎城三个代表性古堡,展开一场跨越古今的沉浸之旅。

在皇城相府,他们体验了庄重的入城仪式,与“康熙”扮演者亲切互动,追溯陈氏家族辉煌的历史脉络,参与妙趣横生的抢“麦”认字游戏,还在《康熙字典》陈列馆中,沉浸于汉字千年演变的浩瀚魅力。

转至湘峪古堡,他们探寻72孔藏兵洞背后的军事智慧,品味“楣檐垂柱”建筑所体现的中西合璧之美,还在现场品鉴不同年份的谷柿醋,并用家乡话为这一非遗美食热情“代言”。

行程终站抵达砥洎城,嘉宾乘船经水门入城,沉浸式体验数百年前的开城仪式。他们亲手触摸以冶铁坩埚砌就的“铜墙铁壁”,感受冷兵器时代的匠心智慧,为这一日的文化盛宴画上圆满句号。

一县一韵,共织“晋城锦绣”

8月20日,《文化看中国》推出“晋在眼前·城邀天下”主题推介活动,晋城市六县(市)区联袂登场,以文化为纽带,呈现出一幅多元交融、底蕴深厚的晋城文旅长卷。在各县(市)区推介官与非遗传承人的生动讲述与引领下,六地以独特的非遗技艺、历史遗存和自然风光,共同编织出一幅绚烂多彩的晋城文化图景。

其中,晋城城区的推介官带领大家体验“行走的壁画”泥皮画制作、聆听国家级非遗上党二黄的百年腔韵,感受司徒小镇打铁花带来的炽热与浪漫;高平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了潞绸织造的光华流转与凤林刺绣的细腻精微。阳城的推介官则以“东方古堡”皇城相府彰显其恢弘历史,更以列入“山西三宝”的珐华器制作技艺,展现出一脉相承的工艺绝活。

此外,泽州、陵川、沁水三地也各有精彩呈现。其中,泽州的非遗传承人以精彩绝伦的面塑技艺和大阳古镇千年传承的铁火工艺,展现出民间智慧与工匠精神的熠熠光芒。陵川推介官不仅展示了精美绝伦的布贴艺术,还诚邀大家登临王莽岭,纵览太行山的巍峨险峻与苍翠葱郁;沁水则通过灵动传神的剪纸、欢腾热烈的土沃老花鼓,以及军事遗存丰富的湘峪古堡,为大家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民间艺术与历史交融图景。

为进一步方便游客深度体验,晋城整合县(市)区资源,推出“太行一号、此生必行之旅”沁河古堡、岁月寻踪之旅”“太行山水、寻奇揽胜之旅”“康养胜地、悠然闲适之旅”“千年古建、探秘瑰宝之旅”五条特色旅游线路以及晋城炒凉粉、清汤饸饹、晋城卷薄膜、高平烧豆腐、里圪抓、高平炒卤面、阳城小米煎饼、阳城杂格、陵川牛肉丸、沁水干炒饸饹十大必吃美食,晋城铁壶、潞绸、高平刺绣、珐华摆件、玉皇庙28星宿文创、铁佛寺文创、沁水蜂蜜、阳城山茱萸产品、陵川中草药、彤康山楂酒十大晋城礼物,为游客提供深度体验晋城多元魅力的选择。

《文化看中国》如何为晋城赋能?

《文化看中国》不仅是一次媒体行动,更是一场深度的城市文化品牌战略共建。节目整合总台央视多频道资源,通过CCTV-3综艺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并联合总台《文化十分》栏目打造晋城深度专题呈现,构建起覆盖电视、网络、移动端的全域传播矩阵。同时,依托央视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及融媒体矩阵全球超22亿用户的广泛覆盖,有效助推晋城文旅品牌走向国际。

通过构建“城市主题宣传片+全景直播+短视频+互动话题”的立体传播链,节目实现了对晋城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围绕#单霁翔骑行挑战太行一号公路晋城段#、#单霁翔70岁正是闯的年纪#、#张韬关凌闯晋城关关难过关关过# 等社交话题,通过央视网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差异化、精细化传播,实现多圈层渗透,话题总阅读量突破2.5亿。节目还通过联动户外LED大屏,在全国多个重点城市核心区域以及城市地铁屏幕进行黄金时段高频轮播,实现沉浸式、广覆盖的传播效果。此外,联合中国日报、中国网、腾讯、凤凰等多家权威媒体,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舆论传播矩阵。

这一系列传播举措,不仅显著拉升了“皇城相府”“湘峪古堡”“太行一号”等关键词的网络搜索热度,更带动了本地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关注与消费认同,实现了从“流量”到“销量”的品牌跃迁。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以人文故事激活“静态资源”。单霁翔骑行太行一号公路的花絮之所以成功“出圈”,正是因其超越了传统宣传范式,通过文化名人的真实体验、逆龄探索的精神符号,让这条公路成为网红打卡地,切实推动晋城从依赖传统资源的文旅资源大市,向注重品牌运营与消费体验的文旅产业强市迈进。

纵观全程,《文化看中国》的核心赋能价值,在于它通过央视网全平台、多矩阵的叙事力量,为晋城完成了一次系统性的文化价值重估与现代形象建构。它让散落在山水间的古堡、民居、非遗技艺,不再是孤立的旅游看点,而是串联起一座城市千年文脉与当代活力的有机整体。节目最终实现的,不仅是短期内的关注高峰,更是为晋城锚定了“心归之地”这一极具情感共鸣与辨识度的长效文化品牌。

从此,晋城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古城,更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文化体验和生命境界的象征。它以更开放、更鲜活、更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发出跨越时空的邀请,奔赴一场山水与人文、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创新交织的文化之约。


推荐阅读:

图片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TXT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25 河南视窗 版权所有 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 欢迎监督举报 如有错误信息 欢迎纠正